一个正常人坚持做好事难,一个残疾人坚持做好事更难。在青原区天玉镇流坊村,只要提起杨金玉,大家都说他是一个甘于奉献、播撒大爱的人,是一个乐善好施、助残助贫的人,是一个有公心、有爱心、有热心的人。
杨金玉,1963年出生,是流坊村杨家小组村民,患有二级视力残疾。他每天起早贪黑,开着三轮车,到吉水、泰和、安福等附近县区贩卖水果,从这不宽裕的收入中挤出资金,每年春节前都给低保户、贫困户、残疾户等送去日用品、水果和粮油等。
一颗公心炙热为民
由于自己是残疾人,杨金玉对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便深有感触,也感同身受。作为流坊村杨家小组组长,杨金玉发现村里有部分残疾人不了解自己可以享受的政策和便利,他便对村里所有残疾人进行情况摸底,并帮助40余户出行不便的残疾人联系民政部门办理残疾证,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残疾补助。残疾人李相青对此深有感触,她说,杨金玉放下自己贩卖水果的生意,开着三轮车来来回回十几趟帮行动不便的她办理证件,让她顺利拿到了残疾证并享受到了补贴。
在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,杨金玉坚持每天用小喇叭在全村范围内进行义务宣传,引导村民不随意外出,居家自我保护。他带头捐款捐物,义务捐赠了4顶防疫值守帐篷,还主动担任值守志愿者,坚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。
5年来,每逢过年过节,杨金玉都会给村里50余户贫困户、低保户送水果、日用品等。贫困户孙文佃告诉笔者,5年里,杨金玉每年至少4次骑着三轮车给自己送来各种日用品和食品。杨金玉每年仅捐赠物资,就要花费数万元,明明自己生活不富裕,却还一直想着比他更困难的人。一时的爱心捐赠很简单,一辈子的爱心奉献却很难。
一片热心投身公益
为了流坊村的经济发展,杨金玉总是第一个率先投入村里的公共事业。为了居民的安全饮水,流坊村计划进行自来水管铺设工程,但由于资金问题,工程一直不能完工。杨金玉知道后,主动请缨,义务参与水管安装铺设工作。旁人觉得他傻,他只是笑笑,依旧投身工作。还有村内的环境整治、水利建设、植树造林、殡葬改革、宣传防火等等,大家都能见到他的身影。
有人问杨金玉为什么要这样毫无所图地做公益、献爱心?杨金玉总是这样告诉大家:“因为党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我,现在我的日子越来越好,希望能尽自己所能去帮忙别人。”
原来,2004年,生活困难的他想要改造一层红砖楼房,村两委为他及时争取了1万余元危房改造资金。从那以后杨金玉做事愈发努力。经过十几年的奋斗,通过贩卖水果,他不仅自己脱了贫,还积极劝导身边的人要积极向上。
文/ 刘国振、李友祜